我想怎样做个人产品

和很多打工人一样,个人开发也是我的理想。我有一个“想法清单”,从几年前就开始把想到的东西放进去,现在已经存了不少。

当我开始认真地想这件事,我意识到相比做什么,先决定“怎么做”更加重要。因此我列了一下感觉比较重要的几点,一方面是定下基调以此来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另一方面也想接收一些反馈,毕竟我也明白这些想法可能很幼稚。

  • 做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东西
    这条估计很多人不认同。但作为一个兴趣导向的人,我很难逼自己用业余时间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况且如果自己喜欢,应该也能找到有相同想法和喜好的人。
  • 让人们的生活或者这个世界变好,即使只有一点点,起码不能变坏
  • 低维护成本
    考虑到我有全职工作并且暂时不打算辞职,必须保证项目能以低成本维护
    • 时间
    • 脑力
    • 金钱
  • 明确目标
    既要又要是困难的,因此需要在开始前就明确目标。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维度:
    • 技术验证
    • 给自己省时间
    • 公益
    • 赚钱
  • 不需要投资 (self-funded),至少在需要 scale up 之前
  • Start small

我会避免使用“创业”(entrepreneur)这个词,因为它反而限制了你能做的东西,甚至规定了你要怎么做,而这是我不喜欢的:

  • 项目要快速上线,快速迭代
  • 项目一定要有 PMF(虽然这点我其实是认同的,也想尽量做到)
  • 项目要能赚钱,最好还是赚大钱
  • 项目要能 scale,要有想象空间
  • 要全职,不成功便成仁

在这点上,Sahil 和 Gumroad 的创业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比如著名的 No Meetings, No Deadlines, No Full-Time Employees。如果你还没读过,建议一读。

顺便推荐一个播客《硬地骇客》

R.I.P. 陈皓

就在几个小时前,我和无数中国程序员一样,在震惊中得知了陈皓先生离世的消息

我和陈皓交集不多,但还是决定写点什么。

和大多数人一样,最早知道陈皓是通过他的博客 酷 壳 – CoolShell。至今我的印象笔记里还存着网页剪藏下来的六篇文章(突然觉得印象笔记也没那么不堪了)

虽然很久没看,但 Coolshell 在我印象里就是最有用也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程序员博客。耗子叔的文笔简练,表达清晰,加上技术过硬,阅读他的文章一直是一种享受。

2020年,和他在推上探讨了一下“天赋”并贴了自己的一篇博文之后,陈皓关注了我

之后我们有过一些零零散散的交流

陈皓的影响力不用过多评价,懂的都懂。现在想来,他真的是一个少见的完全没有黑点,并且所有人都佩服的技术大牛。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我看了 Manjusaka 发的推才知道他竟如此热心。想必这并非孤例,甚至可能是一种习惯。如此之人,整个技术圈也再难找出第二个了(当然我觉得 Manjusaka 有潜力)。

感谢 yihong,他以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通过未公开手段),拷贝了陈皓的全部推文,并上传到 GitHub。信息长久保存的紧迫性也再次凸显:Elon 想删除不活跃的账号,而 coolshell 也总有一天会因为欠费或域名到期而下线。此时,我也不得不再贴一次 《People Die, but Long Live GitHub》,希望大家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希望所有人,尤其是程序员同僚们,在关注技术和工作的同时,也千万千万要注意身体,多关注自己的 well-being。写代码,真的没那么重要。

最后,还是以一条推文结束吧

当你影响了他人,别人自会记住你。

R.I.P. 陈皓

随便写点

打算重新开始写点东西。

持续性(Consistency)

大学的时候,大家喜欢在考前突击复习。由于宿舍熄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选择去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刷夜。这对短期高强度工作的偏好在我开始工作后依然存在。比如某一天睡不着,我可能会直接起来工作到两三点,然后第二天下午再去上班。

然而最近两年我逐渐意识到,虽然突击可以带来短期的高效,从长期来看,效果却不如保持稳定的节奏,持续输出。那么怎样算是拥有持续性?我很喜欢 Sahil 的这组推文中的例子,虽然他讲的 two-day rule 并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以工作为例,严格地每天八点起,五点下班,这当然是一种 consistency;但如果你早上十点起,晚上加班,这同样是 consistency。又或者,选择每周加两天班,其它时间正常下班。我觉得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自己舒服的节奏,可以是以天、周,甚至两周为单位,不要去打破它。

从纯粹个人的经验看,持续性可以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比如让你更好地估计某项任务要花久完成。另一方面,它极大地减少了“低能量时期”的出现。过去,我会不定期地有几天什么都不想干,不要说工作和运动,甚至连游戏都不想打——个人把它称作“低能量时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情况。一旦处于这种状态,我基本只能躺着看手机,别的什么都做不了。一度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抑郁症。但最近两年,这种情况出现得越来越少。我无法完全肯定(毕竟这不是科学实验),但认为它和持续性的工作状态相关。这方面我不懂所以如果说错请指出,但我猜测生活节奏的起伏(比如某几天突然熬夜)会打破身体里的某种平衡(比如激素分泌、节律、代谢),从而导致异常状态。

睡眠

直接引用以前的推文好了。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但如果你问我哪一点最重要,我一定会说是睡眠。

马竞球星略伦特3万英镑买床垫:为了比赛,钱花得值!

当初看到这个新闻时只觉得好玩,但真的买了个稍微好点的床垫,我才意识到这一点都不夸张。当然,我买不起那么贵的:)

Complexity of life

之前看到 Jordan Peterson 的一个视频,很有感触(注:不代表同意他的所有观点)。

人们的生活太过复杂,以至于他们宁愿选择死亡。他们通过自杀寻求死亡是为了结束复杂。因为这种复杂一旦失控,就导致痛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