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傲娇”,这个词表意不明确且misleading

这篇日志写起来很容易,决定是否要写却不容易——总感觉这像是一个咬文嚼字的古怪nerd才会写的东西。但既然想写,那肯定就还是要写。

从二次元产生的词汇很多,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词汇仅仅在相对封闭的小部分人群中被使用。然而最近,“傲娇”这个词似乎总能在各种场合看见或是听见。

目前的状况是,我可能在某些场合听说了这个词,然后查了一下或者没查它的意思,接着按照自己的理解为这个词定义了一个意思,最后开始使用它。问题就在于,这个词的语境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的。就所遇到的情况来看,这个词往往被用在了不合适的语境。

自然,某个词汇的使用是无法被控制且不应该被控制的,但使用这个词带来了问题:

站在我的角度,会不知道说话人/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傲娇”?哪里傲娇了?没有上下文怎么突然就讲出这个词?我知道TA肯定想表达某种意思,但又非常能肯定这个意思并非我所熟悉的那一个。那么究竟是什么意思?不知道。

另一方面,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听过这个词,当然也不知道说话人/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所以,“傲娇”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完全是无效率的,它完全无法承担表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这个词的真正意义去理解它所在的句子,那么要么得到一个完全无意义的句子,要么得到一个偏离原意十万八千里的意思。误解比无效率更可怕。

所以建议就是:

不要在三次元使用“傲娇”,除非你真正知道你在说什么。

Never use it in real world unless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两遍

这里并不打算探讨词的用法,而且作为一个很有节操的人我也不想用“才、才不是因为你过来的,只是放学顺便路过而已”这样的句子来举例(喂这不就是举例吗!)。总之,不要用就好了。


PS:我一直认为“现充”是一个比“高富帅/白富美”表意准确性和丰富性强100倍的词,虽然它们的含义其实有些许不同,但替代使用是完全可以的。

Life is something you experience

好久没回学校了,这次终于逮着机会。和卓爷一起忽悠了二十分钟,大概最终也没讲明白EE是干嘛的,不过卓爷倒是把微电那边说得比较清晰。后来想到导引课都得上一个学期,给十几分钟也确实勉为其难了。

这趟还是挺有意思的,我总觉得,和那些正在经历那些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人聊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有人非常认真地问我,电子和计算机到底去哪。他似乎是对互联网感兴趣。我跟他说,你要是对硬件不感兴趣就直接不要来电子。不知道他最终怎么选。有个女生,看起来很瘦弱,居然非常想搞跟导弹有关的研究,还一个劲问我国防班的事。我说你没必要去国防班啊,课程都是一样的。可是她好像很执着。最后我明白了,她是想进军队,因为她感觉军队的气氛(不确定是不是这个词反正差不多)很好。毕竟我父母都在军队干活,我跟她讲了点实际情况,说得非常直接,大体上是劝她慎重考虑。最终是否说服了她?看样子,多半是没有。

有一个孩子缠着问了好久各个专业的情况,后来他才说自己是高二的。。。我靠高二你急个啥啊。不过问问专业的情况总归是有好处。他是想去搞航空航天,问了一大堆航院的状况。结果我说不出个所以然,还是只能给他说说电子系的情况。聊得太多了,只记得他问我要做出电路板,是不是需要很强的形象思维和画图能力。当听到“完全不需要,那些都是计算机画的”的时候,不知道是否颠覆了他的世界观。最后实在没辙,好在他也终于跑去问杜南基科的情况,我才得以解围。

看到有个女孩问卓爷问题,好像是什么东西学不太懂。我问是啥学不懂?她说单片机编程学不懂。。。我当时就有一种撞墙的冲动。很自然地就问怎么想到去学单片机,她说,是学校的选修课。虽然我高中也上过选修但真没想到RDFZ已经逆天到这种程度了。好吧,单片机我也算是玩过,就又详细问了问。一问终于明白了,原来既没学过C也没学过数电(喂这不是很自然的嘛)。卓爷说你要是学了C和数电,单片机编程自然就简单了,现在对你确实有些难度。结果她说程序是能看懂的,就是写不出来。于是我和卓爷只能一脸黑线地安慰她,说,你在高中,懂这么多已经很厉害了,不用着急。

后来想想,遥控校门的那个装置大概就是单片机选修课上的作品吧。

随后听说还开了数据库的选修课。。。再次刷新了我的三观。

有个学弟过来对我说,学长,我已经保送电子系了。我说,你搞物理竞赛的吧。果然没错。年年皆如此。

在走廊里偶然碰见张 @日娜 ,她很吃惊地问我怎么在这。于是我便知道这活动的宣传状况了。老师急着走,聊了几句就说再见了。

之后碰见吴重为,当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家伙四年一丁点变化都没有,怎么说也太奇怪了。大概人间总有各种特例,吴重为的存在已经是一个特例,老天大概不介意为他再破例一次。

吴重为说话还是那么逗,正好我也讲完了,就听他跟学弟聊天,权当听单口相声。

然后他莫名其妙地就和一对家长聊上了,仔细一看,孩子也在。原来这孩子已经保送基科了。无疑,基科3字班马上就要迎来女神,拥有CMO银牌的女神。家长说曾经还想过让孩子学医,吴重为说这脑子可可可不能浪费了,必必必须要为科学作出贡献才行。

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回到学校,看到孩子们,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在大学呆久了,似乎好久没接触到这种活力,以后估计也更不可能了。他/她们有的迷茫,有的,则是没来由地坚定,像极了以前的我们。说真的,我不认为二十分钟的专业介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的帮助,大学终究是要自己体验的,往后的生活,那些我也未曾活过的生活,也是如此。我跟那对家长说,大学其实仍然是一个探寻自己真正想法从而真正认识自我的过程。如果只让我讲一句话,那就是这句。

以囧叔在母校演讲时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College is something you complete, Life is something you experience.

动画的古典性

所谓古典性即是指,不刻意强调人物的属性,而是通过事件来逐渐表现,最后形成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最近几年的动画在人物的刻画方面越来越简单,这种简单体现在,观众可以非常容易地用一些已知属性套在人物身上,并且,如果无视掉这些属性,人物在观众的眼里就基本等于一张白纸。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动画长度限制。动画按季播放的情况下,不算OVA,正常情况也就11~13集。有限的集数带来了有限的时间,而讲推动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显然是不能少的,因为毕竟故事才是核心。那又想让观众对人物印象深刻好给作品带来高人气,怎么办呢?最容易的办法就是给人物设定好一些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属性,观众于是就记住了,哦,这个人是个傲娇,那个是个腹黑等等。有了自带属性的人物,再把人物放入既定的故事里面就好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曾经故事和人物同等重要,故事的展开常常是为了刻画一个角色,然而现在人物刻画的重要性完全被忽略了;2.于是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因,为什么简单的人物也能受到观众喜爱呢?答案是,潮流所需,这就是现在观众的口味。现在的大部分观众,才不要思考那么多,单是看着人物卖萌或者卖腐他们/她们就能获得极大的愉悦,然后就决定追这部动画了。如果要追溯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必须指向‘萌’的风潮。在我看来日本动漫产业的核心风格就是两个:萌,娘化。这两点显然互相纠缠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产业成熟的体现,可以比较没有形成核心风格的天朝动漫(当然,如果要谈论天朝那篇幅就太长了)。日本并不是惟一的例子,美国也是成熟动漫行业的典型,它的核心风格又是什么呢?显然,是英雄。核心风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很难讲清楚为什么会形成。不管怎样,我们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萌战逐年举办,各种萌属性被挖掘出来并且标准化,萌文化逐渐渗透并占领了整个ACG行业。最终结果就是,日本当今的动画以萌为核心,而看这些动画的大部分观众也无形中把人物刻画地好不好等同于人物是否有萌点。而“萌”属性,不论是哪一种,刻画起来都不需要什么笔墨,区区几个镜头就足以给这个人物定性了。

这里并不是要说,缺乏古典性的动画就不好,有古典性的就是优秀作品。在任何一个时期,优秀作品总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平庸之作。下面举几个例子。

古典性作品中,巅峰当然要数《Cowboy Bebop》。CB的人物不需要属性,但却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

比较近的作品中,鲁鲁修也可以算是古典性的作品。

不具有古典型的作品,在人物刻画上显然会弱一些。但是这并不妨碍优秀作品的产生。在人物被弱化的当下,故事情节就显得愈发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典型例子就是《Steins;Gate》。SG在我心中属于准神作级别,考虑到神作乃是CB,Baccano这样无法被超越的作品,我对SG的评价已经相当高了。按照gigguk的说法,这个故事除了胸针和助手之外的人几乎是没有形象的。这些没有阻止SG被我喜爱,被大家喜爱,原因就在于它的故事实在是吊炸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