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真的是靠一个 switch 来执行字节码的吗?
如果你读任何 (C)Python 源码分析的书或者文章,里面都会讲 Python 的 ceval.c
中有一个大 switch
,会根据不同的 opcode 跳到相应的 case
去执行字节码。甚至 Anthony Shaw 的新书《CPython Internals》也是这么讲的。
然而实际上,CPython (在大部分情况下)早就不这么做了。这篇文章会解释为什么。下文中 Python 均指 CPython。
分支预测
为了解释清楚整个过程,我们必须从底层讲起。分支预测(Branch Prediction)是 CPU 必备的功能。准确的分支预测能大大提高指令流水线的性能,反之则导致性能损耗。
Python 刚发明的时候,每一个 bytecode 的确需要进行一次 switch
跳转。而 C 语言的 switch
语句会导致分支预测不准,因为 CPU 无法预测程序会跳到哪个 case
(下一个指令)。如果不进行优化,每执行一条字节码指令都将导致一次分支预测错误,可以想象对性能的损耗有多大。
优化技巧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switch...case
的跳转是个一对多的情况。想象你面对一道有十个选项的选择题,你不会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然而如果有十道题各一个选项,答案就都确定了。Python 采用的优化业无非也就是这么回事。
Python 用了一种叫做 computed goto 的技巧,依赖于编译器的 label as value 功能。详细原理大家就看链接里的解释吧。总之效果就是,可以把解释器主循环中的 switch...case
替换成 while loop,在每个 Python 的指令处理完之后,显示地用 goto
跳转到下一条指令。大概长这样:
int interp_cgoto(unsigned char* code, int initval) {
/* The indices of labels in the dispatch_table are the relevant opcodes
*/
static void* dispatch_table[] = {&&do_op1, &&do_op2, &&do_op3};
#define DISPATCH() goto *dispatch_table[code[pc++]]
int pc = 0;
int val = initval;
DISPATCH();
while (1) {
do_op1:
return val;
do_op2:
val++;
DISPATCH();
do_op3:
val--;
DISPATCH();
}
}
每个 goto
都是一次跳转,并且只有一个目标(下一条指令),这就让分支预测变得容易,从而性能也获得了极大提升(根据 Python 的注释,提升可达 15% ~ 20%)。
实现
下面讲一下 Python 是如何实现上面提到的优化的。
编译中判断要不要开启 computed goto
这部分。。非常蛋疼。我花了不少时间试图弄清楚,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回答里记录了我的一些发现。总之大概的意思就是,Python 允许用户通过 --with-computed-gotos
和 --without-computed-gotos
参数在编译的时候控制要不要开启 computed goto。默认是开启的。同时编译期间还会判断当前使用的编译器支不支持 computed goto(GCC, Clang 支持,MSVC 不支持)。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在 ceval.c 中就会启用 computed goto。
ceval.c 中的实现
首先,label 是在 opcode_targets.h
中定义,并被 include 到 ceval.c 的。
这一段 定义了 computed goto enabled 和 disabled 时的跳转行为,我把简化过的代码贴在下面:
#if USE_COMPUTED_GOTOS
/* Import the static jump table */
#include "opcode_targets.h"
#define TARGET(op) op: TARGET_##op
#define DISPATCH() { \
_Py_CODEUNIT word = *next_instr; \
opcode = _Py_OPCODE(word); \
oparg = _Py_OPARG(word); \
next_instr++; \
goto *opcode_targets[opcode]; \
}
#else
#define TARGET(op) op
#define DISPATCH() continue
#endif
嗯,简化了相当多的东西,但这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出只有在 USE_COMPUTED_GOTOS
的情况下,DISPATCH()
才会用 goto
去跳到下一个 opcode 的 label。
下面是极简版的主循环代码:
for (;;) {
switch (opcode) {
case TARGET(LOAD_CONST): {
// 处理 LOAD_CONST
DISPATCH();
}
// 其它 opcode 省略了
}
}
先看 computed goto 未启用时,把代码中的宏展开(替换 TARGET
和 DISPATCH
)的结果:
for (;;) {
switch (opcode) {
case LOAD_CONST: {
// 处理 LOAD_CONST
continue;
}
}
}
嗯,就是这样了,很直接了当的 switch...case
。
再看 computed goto 启用时,把代码中的宏展开的结果:
for (;;) {
switch (opcode) {
case LOAD_CONST:
TARGET_LOAD_CONST: { // 注意这里多了一个 label
// 处理 LOAD_CONST
_Py_CODEUNIT word = *next_instr;
opcode = _Py_OPCODE(word);
oparg = _Py_OPARG(word);
next_instr++;
goto *opcode_targets[opcode];
}
}
}
可以看到,在处理完 LOAD_CONST
之后,通过 next_instr
拿到下一个 opcode,然后执行goto *opcode_targets[opcode];
,跳到另一个由 opname 命名的 label(参见 opcode_targets.h
),比如 TARGET_STORE_NAME: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代码直接跳转到了下一个指令对应的 label,并不经过 switch。这也就回答了文章一开始的问题:
Python 真的是靠一个 switch 来执行字节码的吗?
答案是:
只要 Python 启用了 computed goto (比如在 Mac 和 Linux 上),字节码的执行就不依赖 switch。
顺便一提,这个功能是在 Python 3.2 中变为默认开启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Computed gotos are now enabled by default on supported compilers (which are detected by the configure script). They can still be disabled selectively by specifying
--without-computed-got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