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laike9m's blog

Yuri Is Justice

Google

你将度过怎样的大学四年?

今天这篇文章我很久之前就想写了,但是不太敢写。时至今日毕业已将近两年,下定决心还是写出来,不然时间久了难免淡忘。虽然题目是个问句,但其实个人早就有结论了。更准确的题目应该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大学四年会怎样度过。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30%自身 + 30%专业 + 30%室友 + 10%偶然因素

这里的百分数其实不用深究,它只是大概反映了每一个因素在我看来有多大影响。没有列上去的,也未必就没有影响。分条来说一说。

自身

进了大学靠自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这里说的“自身”其实并不单单指“个人努力的意愿”。这里的自身实际上说的是一个人的属性,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个人感觉,进入高中,人的各种特点变得逐渐稳定,进入大学则基本固定。回想起来,周边熟悉的同学基本也是如此,大一什么样,大四什么样。那么人有哪些特质呢?太多了,但对大学生活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两个东西:兴趣、智商。大学无疑是一生中最自由的阶段,摆脱了高中成天刷题的日子,又还没有进入必须要为生活挣钱乃至养家糊口的阶段,有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你做什么完全看自己的兴趣。至于智商,它会影响你做的每一件事,并且不光是做这件事本身,还包括对事情的计划。想把课程学好,智商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就属于智商捉急的那一类,基本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完全弄懂老师讲的内容,考试又想不出题目的做法,非常悲惨。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因素,比如是否愿意和人接触决定了你的交际面,是否够帅/漂亮/有钱影响你是否能找到男/女朋友,总之自身属性是大学四年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专业

专业太重要了。如果你有转专业的想法,那就果断转。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里呆着,会让人痛不欲生。这方面我依然是反面教材。高考选专业,谁 TM 知道哪个专业干嘛啊,所以就听父母的了。我从来不责怪他们,正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在高中找到方向,才把选择权丢给了他们。大学里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过得不爽,因为学的东西不感兴趣,也学不懂。直到大二下学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才意识到自己更喜欢计算机,从此就踏上了成为码农这条路。我无数次地想,如果一开始我就去了计算机系,现在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前面说到兴趣是很重要的自身属性,如果专业能符合兴趣,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我认识的转专业的人,有从电子去生物的,有从计算机去学医的,有从精密仪器去自动化的,之后全都过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享受学习了。但中国的大学有一个矛盾,除了浙大,别的学校都不可能让你先呆一年再选专业,但是不了解一个专业,又怎么知道自己感不感兴趣呢?所以要么在高中就明确方向,要么去浙大,要么出国,否则在专业选择上后悔的可能性极大。

室友

这是一个让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话题。什么才是好的室友,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好讨论。不过我相信所有上过大学的人都会认同室友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如果你拥有了你心目中的“好室友”,请感谢上天。

偶然因素

我曾经是学校推理协会的会长。我们这个协会是怎么成立的呢?某一天,同学 A 和同学 B 在学校书店相遇了。当时,那个书店有专门的一个书架放推理小说,而他们发现对方也在看推理小说,就聊了起来。这两人的相遇是学校推理协会成立的契机,之后他们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协会,而我则是第一时间加入的会员。之后我逐渐做到了会长,把学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协会。So,如果他们当时擦肩而过了,会怎么样呢?也许,我们学校到今天都没有推理协会,也许有,但是我肯定不会是其中一员,更不会成为会长。如果我没有加入协会,那么我又会去做些什么呢?谁都不知道。蝴蝶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生活有意思的地方。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top